內容︰ | |||
本回拜讀的開目抄御文(1): 疑云:何以知汝之流罪、死罪,是過去之宿習? 答云:銅鏡照顯一切色形,秦王有驗偽之鏡,可顯現時之罪;佛法之鏡,則照顯過去業因。般泥洹經云:「善男子!過去曾作、無量諸罪、種種惡業。是諸罪報,或被輕易,或形狀醜陋,衣服不足,飲食粗疏,求財不利,生貧賤家,及邪見家,或遭王難,及餘種種、人間苦報。現世輕受,斯由護法,功德力故」。此段經文,與日蓮之身宛然符合。狐疑之冰全消,千萬之難無由。一句一言試於我身觀之,「或被輕易」,法華經云:「輕賤憎嫉」,此我二十餘年間所受輕慢也。「或形狀醜陋」、「衣服不足」云者,此予身也。「飲食粗疏」云者,予身也。「求財不利」云者,予身也。「生貧賤家」云者,予身也。「或遭王難」等,此經文復有何疑!法華經云:「數數見擯出」,此經文之所云:「種種」也。「斯由護法,功德力故」等者,摩訶止觀第五云:「散善微弱,不能令動。今修止觀,健病不虧,動生死輪」,又云:「三障四魔,紛然競起」。(御書249頁) 白話 疑問:你為什麼知道自己所遭遇的流罪、死罪等等,是源自過去世的宿業? 回答:銅鏡可以照出人的樣貌。秦始皇所用的驗偽鏡可以照出現在的罪行。佛法這面鏡子,可顯現過去世沉積至今的宿業。般泥洹經曾如此教說:「善良的弟子們!由於你們過去世曾犯下無量的罪業,以及各種惡業。作為該罪業的報應,有些人會被輕侮,有些人會長得醜,有些人會誕生在貧賤或充滿邪見的家庭,不僅衣服不夠穿,食物粗簡,求財亦不能得。有些人會遭遇國主所施加的難。有些人則會受到各種痛苦的報應。現世能夠輕易承擔各種痛苦的報應,那是因為護持正法的功德」。 這段經文完全符合日蓮本身的境遇。因此日蓮為什麼會遭遇難這個艱深疑問得以消解,再有千萬批判也是毫無意義。接著想就經文來一一比對自身的境遇。 例如經文有說,「會被人們輕蔑」,而法華經則說:「輕視、鄙視、憎恨、嫉妒」(譬喻品)。我這二十多年來,一直被輕蔑過來。此外不論「外貌醜陋」、「衣服短缺」都是指我而言。「食物粗簡」,也是指我而言。「求財亦不能得」是指我而言。「生於貧賤家庭」是指我而言。而「會遭遇國主加難」這句經文難道有可疑之處? 法華經有說:「將遭數度驅逐」(勸持品)。般泥洹經有說:「將承受各種痛苦」。而所謂「因為護持正法的功德」,就是指摩訶止觀第五卷所說的「如果是在心未定的狀態下從事修行的話,則善根微弱,無法轉換宿業。若現在修行止觀的話,則不論自己的身心是處於普通狀態,或者生病狀態,皆能身心兼顧,觀察把握狀態,撼動與轉換宿業」。以及摩訶止觀所說的,「努力勤於行學,則三障四魔,紛然競起」。 御文(2) 我自無始以來,生為惡王,奪取法華經行者衣食、田地者,不知其數。一如現世,日本國諸人,倒毀法華經山寺者然。又殺害法華經行者之數,不知凡幾!此等重罪,有已消滅,亦有尚未消滅者。縱已消滅,亦或有殘留未盡者。然出離生死時,必待此等重罪盡消方得出離。而功德輕淺,此等罪業深重。行權經者,此等重罪之苦報不出,如鐵不鍛鍊不能見疵,累累錘鍊,疵乃顯現;芝麻榨油,用力弱,出油少。今我日蓮,強責國土之謗法,招來大難,是過去重罪,由今生之護法而喚出者。鐵不值火則黑,得火則赤。木阻急流,波湧如山。睡獅撓之以手,則大吼。(御書250頁) 白話 我從無法估計的久遠之昔至今,生為惡王,不知搶奪過多少法華經行者的衣服、食物與田地等等。如同今天日本國的眾人毀滅法華經諸寺一樣。另外也不知道斬過多少法華經行者的頭顱。這些重罪,有的已經接受報應,有的還沒有。相信到了將別離生死苦惱之時,一定能夠消滅這些重罪而後去。 至今所累積的功德輕淺,但這些罪卻是深重無比。當我在從事爾前經修行的時候,這些重罪尚未顯現。就好像打鐵的時候,如果不用力敲打,鐵中的瑕疵是打不出來,一而再地用力敲打,瑕疵才會現出。就好像在搾麻的種子一樣,不用力搾,油就出得少。 今天日蓮因為痛責了日本國內的謗法,才會招來此大難。這也是由於今世的護法實踐,才能把過去的重罪招出。鐵不遇火則黑,遇火則紅。把木頭擱置急流中,則會激起如山的波濤。又如觸摸睡獅會惹獅大吼一樣。 講義 從本回起,將拜讀「開目抄」有關闡明「法華經行者之功德」的御文。 此功德才是擁有能從根本救濟濁惡末法人們的力量。日蓮大聖人 為後人開闢了這條萬人皆能步往的功德之道。 法華經行者的功德 本抄所闡明的法華經行者之功德就是指「轉重輕受」,亦即宿命轉換,以及「不求自得的成佛」(注1),亦即一生成佛。這兩項是具備於法華經行者的「行」中的大功德。 大聖人作為法華經行者克服過無數的大難,並以此勝利的姿態證實了法華經行者的功德。我們從大聖人即使遭遇權力處刑的龍口法難也能戰勝,可得知此實證的真髓。 此外,只要是遵照大聖人的教導、實踐大聖人所確立的末法佛法的人,就一定能顯現此功德。 至今也已詳細探討過,大聖人曾於本抄針對,「不是法華經行者,才會蒙難」這項發自世間及門下的批判,徹底透過文證和理證作答。其大意也就是,「真正的法華經行者是指,為了救濟末法民眾,自願挑戰謗法根源之惡,即使蒙受大難也誓必戰勝的人」。 由於是向謗法此根源之惡挑戰,當然會遇到難,所以必須靠誓願來作為克服難的原動力。 大聖人在以「所詮,我志已決,不仰諸天,身承諸難,誓終此生」(御書249頁)為文首的這節御文中闡述了,即使遭受任何大難,也必將貫徹身為法華經行者的實踐,以及誓必達成救濟末法眾生的大誓願。上回也曾確認過,此誓願正是法華經行者的精神核心。 何謂法華經行者的功德?那是指,敢與根源惡的謗法持續奮戰,這種在實踐及生命中所具有的功德。 「御義口傳」有說:「滅惡云功,生善云德」(御書796頁)。意指,因為敢與內外謗法奮戰,滅除根源惡,才能使根本善此妙法無限的力量顯現在生命中,進而產生無量功德。 即是說,透過想滅除謗法的強盛信心,就能讓我們的生命發揮妙法的無限力量。這股力量也就是南無妙法蓮華經此根源佛界生命的湧現。 正視宿業面對宿命轉換 何謂法華經行者的功德,大聖人首先說出「轉重輕受」的功德。這是為了闡明法華經行者蒙受「苦難」的意義。 首先大聖人認為,只要映照佛法這面明鏡就可看出,自己會遭遇流罪或死罪等難,是源自過去的宿業,而引用了般泥洹經(注2)之文(御書250頁)作說明。 作為過去世的宿業報應,該經文提到八種今世必須蒙受的代表性苦難。也就是「易被輕視」、「長相醜陋」、「衣服欠缺」、「飲食粗簡」、「求財不得」、「出生在貧窮且身分低賤的家庭」、「出生在邪見謗法的家庭」、「會遭受國主的迫害」等八種苦難。 大聖人並強調,這些苦難與二十年來自身所遭受的諸難一致, 說:「此段經文,與日蓮之身宛然符合。狐疑之冰(注3)全消,千萬之難無由。一句一言試於我身觀之」(同上頁),並舉出八種報應,一一確認說,「這是指我而言」、「這是指我而言」。 本身擁有宛如喜馬拉亞般的雄偉境界,才能坦然表示,「自己完全承受過這些苦難」、「也一一克服各種苦難」,悠然俯視宿業與苦難的層層山巒。 大聖人會強調全部承受過佛經所說的宿業果報,當然不是在悲嘆自己過去所犯的重罪,而是為了顯示敢面對各種宿業的胸襟。 大聖人識破導致今世遭受苦難與不幸的過去世種種惡業,其根本是在於犯下誹謗法華,也就是違背妙法的重罪。所以也知悉,只要能在今世克服謗法此根本惡,就能克服一切惡業。 因此才強調,自己曾在過去世犯下無數誹謗法華的惡業,說:「我自無始以來,生為惡王,奪取法華經行者衣食、田地者,不知其數。一如現世,日本國諸人,倒毀法華經山寺者然。又殺害法華經行者之數,不知凡幾!」(御書250頁)。 大聖人表示,自身在過去無數的生死輪迴中,一定犯過這些謗法。今世才會透過與謗法奮戰這項法華經行者的實踐,迫使過去所沉積的罪業出現,而蒙受迫害這種形態的苦難。 「常見因果」與「浩瀚因果」 一切惡業的根源,皆源自對妙法的不信與謗法。此不信與謗法的重罪,導致生命不斷從惡走向惡,無法回頭。只要此根源惡的影響力還存在,惡業就會不斷累積,最後難逃地獄之苦的報應。這就是謗法罪障的可怕。 再就本質而言,對法華經產生不信與謗法,正是元品無明的生命在作祟。 「萬人的生命中皆有佛的生命,只要開啟此佛界生命,其身就能成佛」──非但無法完全相信此十界互具的成佛法理,甚至嫉妒、憎恨、敵視、輕蔑法華經行者,這就是無明生命的本質。 基於此意,要找出最大惡業的謗法,就等於要重新正視生命中萬惡根源的無明生命。能洞察出此根源惡,並透過斬斷造惡元凶之因,開拓宿命轉換之道的就是日蓮佛法。 釋尊的緣起觀,說發現潛伏於老苦與死苦根底的無明,進而把它消滅,就能把苦消滅。日蓮佛法與此相通,所以是佛教正統的思想。 然而,傳至日本的佛教的一般罪障消滅觀,正如般泥洹經所說的「八種苦報」般,要在現世一一接受並洗清過去的惡業果報,是一種被動式的因果理念。大聖人稱之為「不易(一般常見)之因果」(御書994頁)。 然而大聖人佛法所謂的宿命轉換,並不是出自這種「不易之因果」理念,而是如剛才所說的,主張惡業的根本因是出自對妙法的不信與謗法。亦即主張以破除不信與謗法之修行為因,讓妙法的太陽於胸中昇起、湧現佛界,以此為果。是一種「成佛之因果」理念。 這種以妙法為根幹的根源成佛因果,不但能破除一切惡的因果,同時也能涵蓋一切部分性的善因果,可謂「浩瀚的因果」。 轉重輕受、罪障消滅、宿命轉換 若再詳細探討這「浩瀚因果」,可知日蓮佛法所主張的宿命轉換原理,包含了「轉重輕受」、「罪障消滅」、「宿命轉換」三種層面。 「轉重輕受」是指把沉重的罪業轉輕而受之。也就是說,能讓原本應長久承受過去世所犯下的重大罪業之沈重痛苦報應,化為輕受,進而消除。這也是宿命轉換的法理,把重點放在所應承受的苦報之輕重。 「罪障消滅」是指,能消滅過去世深重罪業所造成的惡影響。 「宿業轉換」則指,能將過去世謗法重罪所造成的惡性循環變成善性循環,可謂事關轉換三世生命這種大層次的「路線轉換」。 教說涵蓋此宿命轉換三種層面的御文,就是「轉重輕受法門」(注4)一文。 「涅槃經有云轉重輕受之法門。先業甚重,今生未盡,未來必受地獄之苦,然今生值如斯之重苦,地獄之苦豁然消滅,死後得受人天、三乘、一乘之益」(御書1039頁)。 白話 涅槃經有提到「轉重輕受」法門。那就是說,原本在過去世所犯下的重大罪業,是無法在今生消滅乾淨,必須承受地獄之苦,一直到未來世,但只要在今生遭遇如此重苦(如大聖人一般,因痛責謗法而蒙受大難),地獄之苦就能瞬間消逝,不僅死後能獲得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的境界,也能獲得所謂一佛乘的成佛利益。 大聖人在文中說:「地獄之苦豁然消滅」。此外在「開目抄」也說過:「重罪盡消」(御書250頁),也就是能「完全消滅」。由此可見,這是在闡示轉重輕受含有「罪障消滅」的層面。 譬如說,只要朝陽昇起,夜晚的閃閃星光,就會被太陽光芒含蓋,讓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 同樣地,只要以破除謗法的確信,讓妙法的太陽在胸中赫赫昇起,那麼我們生命中的佛界自然會湧現。如此一來,我們所承受的地獄之苦,也就會瞬間消逝,一切的重罪將會在燦爛的晴空下消失無遺。 宿業之苦絕對會消失! 不幸的陰霾消散之後,勝利的太陽必然昇起! 這就是日蓮大聖人的大確信。 宿命轉換的佛法,正是希望的宗教、幸福革命的宗教之別名。 大聖人還說,能制止惡性的六道輪迴,生生世世獲得人界、天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以及佛界的利益。即是說,以今世的轉換為起點,步入善性的流轉。這也是轉重輕受的「宿業轉換」層面。 能以痛責謗法的奮戰,讓本應無止境承受的重苦在今世了斷,這就是「轉重輕受」。 護法的功德力 針對如何顯現讓苦惱「瞬間」消失的宿命轉換之力,日蓮大聖人提出了般泥涅經所說的「護法功德力」。 「護法」如字面所示,意指守護「法」,也就是實踐佛法。由於「謗法」是造成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所以要靠「護法」的實踐才能斷絕這種循環。 護法的目的在於謀求人們的幸福。由此可見,要守護人們生命中的成佛之法,才能顯現護法的功德力。 也就是說,身為法華經行者,只要透過不懈的奮戰,不但能排除違背法的惡生命,更能破除無明。 具體的奮戰實踐也就是「與惡奮戰」,亦即實踐折伏。因為與助長人們的無明,以及與欲覆蓋法性的惡緣、惡知識奮戰,也等於是一場破除潛伏自身生命的無明之戰。 大聖人在「開目抄」強調本身的鬥爭說:「今我日蓮,強責國土之謗法,招來大難,是過去重罪,由今生之護法而喚出者」(御書250頁)。 文中闡釋了日蓮佛法是擁有得以轉換宿命之道。大聖人如此結論,就是因為痛責國內的謗法,所以大難才會競起。然而那也是因為過去犯下重罪的報應,所以現在如果能夠徹底清除這些報應,則能擺脫苦惱的生死輪迴。 頑強地主動「強責」謗法,才是直達宿命轉換之道。為了達成此目的,必須具備勇氣。反觀,行動膽小懦弱,則無法轉換生死的苦惱。 大聖人為了佐證此事,引用了兩句天台的「摩訶止觀」(參見御書250頁)。 首先的「散善微弱」一文意指,善行如果太微弱的話,終究是無法推動生死輪迴的苦惱巨輪。 接著則反說,就是因為正確修行正法,「三障四魔」才會紛然競起。 苦難意指「磨練生命」 綜上所述,可見那些由於痛責謗法所招來的大難,並非「苦難」,而是擁有「磨練生命」的意義。大聖人在本抄教示:「如鐵不鍛鍊不能見疵,累累錘鍊,疵乃顯現;芝麻榨油,用力弱,出油少」(御書250頁)。 另外大聖人也在其他的御書教示,例如,「宿業難知。鐵以錘鍊而成劍,賢聖必試之以罵詈」(御書992頁)。 白話 宿業難測。鐵若經過敲打,就能化為劍。賢人、聖人要歷經被辱罵的考驗。 「各各深信法華經,是以逼出過去重罪,譬如鐵以錘鍊而見其疵」(御書1126頁)。 白話 由於各位一直深信法華經,所以才能攻出過去世的重罪。例如,用力敲打生鐵,鐵內的瑕疵就會浮現出一樣。 歷經護法實踐鍛鍊出來的生命,能敲出謗法惡業這類不純物,進而獲得三世永遠不滅。此生能從無始以來的生死反復當中,幸逢日蓮大聖人佛法,痛責謗法,以及透過鍛鍊自身的生命實現宿命轉換,讓自己在胸中確立永遠不朽的佛界生命。這就是「一生成佛」的法理。 徹底實踐這種日蓮佛法,將可一改我們人生所遭遇的苦難含意。 可見苦難將成為以戰勝苦難為導向自身成佛的積極因素,已經不再是逃避的負面因素。當然,對正在挑戰苦難的人而言,跟苦難奮戰並非樂事。沒有人會想承受艱辛痛苦的事。再說心想沒有苦難最好,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即使在現實上面對了苦難,但是對得知此扭轉乾坤的秘法,並了解「自己就是因為與惡奮戰,才會遇到現在的苦難」,進而確信「克服此難,偉大成佛境界就敞開眼前」的人,必可度過真正堅強的人生。 確信能夠真正從生命深處體會此終極佛法真實法理的人,就是我們創價學會的同志。 其證明就是,我們同志在面對苦難的時候,總是「堅強」,而且「開朗」無比。那是因為學會員已經體驗過宿命轉換這項生命根源之善。或者即使自己未曾經驗,但也由於平常透過跟其他體會過宿命轉換同志的接觸而得知。 在秉持廣宣流布信心,邊與宿命奮戰的人身上,已經表露出願兼於業(注5)這項佛法的終極真實法理。 不管面對任何苦難也不畏懼;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抱怨,都能堂堂面對。能夠拿出師子王之心,化「宿命」為「使命」,扮演偉大人間革命勝利角色的就是我久遠同志的浩瀚境界。 因此,對信仰佛法者而言,所謂的敗北,不是指遇到了苦難,而是指不敢挑戰苦難。如果逃避挑戰的話,那麼苦難真的就會成為宿命。 有生之年,誓必奮戰到底。一定要勇敢地活到底,奮戰到底。教導我們這項人生真髓的大聖人,其宿命轉換的哲學,不僅一改了固有宗教對苦難的看法,也可謂是偉大的宗教革命。 「沒有比艱難的時刻更能夠宿命轉換」、「痛苦的時候才能夠人間革命」、「不論遇到任何困難,最後必能克服」--秉持這份大確信奮鬥到底,才是日蓮佛法的信心。能直結日蓮大聖人,於現實中闊步在這條宿命轉換之道,並且在世界開闢宗教革命之道的就是我們創價學會。讓我們胸懷這份榮耀與喜悅,再接再厲地前進! (待續) 注1.【不求自得成佛】:「開目抄」曾引述涅槃經文,「如貧女思子而生為梵天一樣,勤於不惜身命的實踐者,即使不求解脫,也能自達解脫」(御書251頁,大意),而說:「我及我弟子,雖有諸難,若無疑心,自然得至佛界」(同上頁),表示不惜身命的法華經行者,必能成佛。 注2.【般泥涅經】:漢譯涅槃經之一。「般泥涅」是指釋尊入滅,亦稱「涅槃」。 注3.【狐疑之冰】:有鑑於狐狸生性狡猾,故稱疑心重重為狐疑。其頑固程度被喻為如冰。 注4.【「轉重輕受法門」】:龍口法難隨後的1271年(文永8年)10月5日,大聖人從逗留中的依智(今神奈川縣厚木市)寫給住在下總(今千葉縣北部)地方的大田左衛門尉、曾谷入道、金原法橋等三位門生的信函。 注5.【願兼於業】:自願承受業報。菩薩本應可獲得佛道修行的清淨果報,卻?了拯救民?而棄之,自我立下希望生於惡世的誓願,一邊與因業而生於惡世的人們承受相同的苦惱,一邊弘通妙法。出自妙樂大師的《法華文句記》,注釋法師品之文。 |
2005年7月26日 星期二
開目抄講義 第15回:轉重輕受--拯救全人類的宿命轉換佛法
開目抄講義 第15回:轉重輕受--拯救全人類的宿命轉換佛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