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30日 星期四

開目抄講義 第14回:我誓作日本梁柱──一人奮起!為不二誓願而活!

開目抄講義 第14回:我誓作日本梁柱──一人奮起!為不二誓願而活!


內容︰
本回拜讀的開目抄御文:
所詮,我志已決,不仰諸天,身承諸難,誓終此生。身子退六十劫菩薩之行,以不堪乞眼婆羅門之責故;久遠大通者沈淪於三五塵劫間,以遭遇惡知識之故也。就善、就惡,捨法華經者必得地獄之業。茲立大願,縱有以日本國位相讓,欲我棄法華經,而取觀經等以求後生之福者;縱有脅我,若不念佛將斬父母之頸,以種種大難相加,除非智者能破我義,終不為用也。其他大難,祇如風前之塵。我、誓將作日本之梁柱,作日本之眼目,作日本之大船,此願不可破!(御書249頁)

白話:

總而言之,即使諸天要捨棄我也好,即使有任何難,我也願意承擔。我已經做好要不惜犧牲的覺悟。
舍利弗於過去世累積了六十劫的菩薩行卻中途退轉,那是因為不堪乞眼婆羅門的辱罵。不論是於久遠之昔便獲下種者,或是於大通智勝佛之昔曾與法華經結緣者,由於退轉而必須在地獄歷經五百塵點劫、三千塵點劫的長遠時間,那也是因為被惡知識所迷惑。不論是善是惡,若捨棄法華經則必得墮地獄之業。
「應立下大願。『縱使要把日本國主之位相讓,以叫我捨棄法華經,信奉觀無量壽經等而求後生之福』,『縱使威脅我,若不念佛將把父母斬首』等等,即使有種種大難相加,除非有智者能攻破我的正義,否則我絕對不會被這些言詞所動搖。此外不管任何大難,對我而言,也不過是風前之塵。我,誓將作日本的棟樑,作日本的眼目,作日本的大船」,此誓願絕不可破!

講義:

一人奮起,誓必貫徹正義的勝利生命,是沒有一絲猶豫和後悔。
這種境界如無雲的萬里晴空。
「所詮,我志已決,不仰諸天,身承諸難,誓終此生」(御書249頁)。
每當我拜讀這節可謂「開目抄」精髓的御文時,全生命就會與本佛日蓮大聖人的崇高精神產生共鳴,無限的勇氣與歡喜,油然而生。
這段御文也是1960年5月3日我就任第三任會長時,曾經深深拜讀的聖訓。
本回連載想從這節御文的文始來探討。
這節御文主題就是「一人奮起的精神」。
廣宣流布大業總是從「一人奮起」的勇者發起。
佛教歷史的起源,也可謂是源自發覺人內在之極尊生命的釋尊,決意「一人奮起」那一瞬間。
末法萬年廣宣流布的序幕,也是由於本佛日蓮大聖人為了向生於濁世的人闡示,何謂立足極尊生命的生存之道,以及為了實現此道,秉持面對大難的覺悟,「一人奮起」,才得以掀開的。
追隨大聖人此心的創價學會先師牧口先生,以及恩師戶田先生,為了進行現代的宗教革命與人間革命之道而「一人奮起」。我也是身為不二的弟子,一人奮起,開闢了前所未聞的世界廣宣流布之道。
「一人奮起」的真正鬥爭背後,一定會出現「二人」、「三人」的勇者接其後踵。學會也是因為無名的崇高庶民一個接一個奮起,才得以建立今日涵蓋全球的善與正義網路。

拂拭門下的根源迷惑

從某個層面來看,以「所詮」為始的這段「開目抄」御文,可謂象徵今日世界廣布發展的一道光源。
這段御文的結論也就是說,日蓮大聖人才是末法法華經行者。
首先想確認,在這段御文之前的「開目抄」結構。
就本抄整個構造而言,這段御文是大聖人在御書全集費了將近三十頁的篇幅,回答其本身遭受迫害卻不見諸天善神加護,此「世間疑問」「日蓮大聖人是不是真正的法華經行者?」的結論部分。大聖人在這當中,細緻查證經文,詳細確認了自身的行為舉止一一符合法華經經文所言。
尤其透過勸持品的經文結論說,招來三類強敵(注1)的日蓮大聖人,就是經文所說的法華經行者。
此外針對法華經行者遭受迫害卻無諸天善神加護這個疑問,舉出了三點理由,詳盡說明。
如此基於「經文」與「道理」的詳細論證,應可說已經完全解除世間之疑。可是,大聖人並不就此結束論證。
為什麼呢?因為還沒有完全消除世人以及門生對大聖人起疑的根源迷惑。
此根源迷惑也就是對「謗法」的無知。懷疑法華經行者為什麼會遇難,其根源就是在於這種無知。如上回所探討過的,敢與「謗法」此根源惡奮戰的人,才是末法法華經行者。然而,無知的人並不知道這場奮戰的含意。
不管法華經早已預言末法法華經行者將遭受大難,或大聖人費盡唇舌訴說為何無諸天加護的理由,無知的人也無法理解大聖人自願受苦受難,與「謗法」奮戰的理由。
因此,大聖人才會以自立「誓願」這種方式,來顯示法華經行者敢與謗法奮戰的境地。
大聖人在這段御文之前,一直以文證及理證來「論證」人們的疑難。相對的,這段御文則顯示何謂大聖人屹立不搖的「誓願」人生,以及如何在現實中破除潛伏人們生命奧底的根源迷惑。這也可說是一節發自「慈悲」,為了磨練與提昇萬人生命的師子吼。
大聖人進而透過這段御文闡示,其貫徹誓願的「奮戰精神」才是法華經行者的真髓。這段御文表明大聖人不只是透過文證和理證而被證明的法華經行者,其一生的行動正躍動著法華經行者的精神。
這段御文啟首的「所詮」──其意是,總而言之,在這之前雖然已經針對法華經行者為何會遇難作了種種說明,但是接著要闡述的則是最重要的事。
接著以「不仰諸天」一語道出,即使諸天善神要捨棄我,也悉聽尊便的決心。
又說:「身承諸難」──即使必須遭遇再多的難,我也願意承受。
並斷言:「誓終此生」──今後誓以不惜身命精神奮戰到底。
此御文顯示出,大聖人已經突破世間與門生的疑難,此的偉大境界。可見大聖人早已超越「欲求諸天的庇護」,或「想逃避難」這類世人的念頭,顯示出自身的境地,亦即其作為法華經行者的覺悟。
從大聖人的境界來看,有比諸天有無加護更重要的事,這是不管遇到任何大難,誓死必須達成的。
那就是佛本身於法華經所說的大願、至善的萬人成佛,亦即為了實現此萬人成佛目標的廣宣流布。
這也是大聖人摒棄世間與門生的一切執著,想贏得的目標。
法華經行者是指,視佛的大願為自己的誓願,在佛滅後的惡世,排除任何困難也要達成此誓願的「奮鬥之人」。
尤其在末法惡世,如果不弘揚法華經的肝要、即凡夫成佛之法的妙法蓮華經,是無法成就此大願。
妙法蓮華經乃「心法」。誤導人們對妙法蓮華經不信的法華誹謗,正是要讓人們遠離成佛的惡緣,以及阻礙成就佛之大願的大敵。所以,末法的法華經行者必然會成為勢必與謗法抗戰的人。
誓願是指法華經行者的「奮鬥精神」。因此大聖人透過這段御文道出,其身為法華經行者的誓願。

「不退」才是信仰的真髓

什麼才是步上這條誓願人生之道上,最不可欠缺的條件?那就是「不退之心」。誓願要貫徹達成,才能稱作真正的誓願。為了達成誓願,要有不退轉的心。大聖人以這段御書教導我們不退之心的重要性。
「身子(注2)退六十劫菩薩之行,以不堪乞眼婆羅門(注3)之責故;久遠大通者(注4)沈淪於三五塵劫間,以拂拭遭遇惡知識之故也。就善、就惡,捨法華經者必得地獄之業。」(御書249頁)
信仰最重要的就是「不退的心」。而且此心必須是涵蓋身、口、意。也就是說,絕不喪失奮戰不息的精神,這才是日蓮佛法的精髓、創價之心。
大聖人並在本抄回顧本身立宗時的誓願,以此闡示其覺悟開始掀起法戰的「不退之誓」。
「此度,發強盛之菩提心(注5),誓願決不退轉!」(御書218頁)大聖人立下如此的誓願。
如今我們正在濁劫惡世的娑婆世界(注6)穢土從事佛道修行。若想在充滿謗法的惡知識當中,邊與三障四魔(注7)、三類強敵對抗,邊顯示信仰的實證,則必須一再接受與自己生命的無明(注8)奮戰的磨練。
如果不確立不會受任何動搖的「堅定心志」,以及貫徹誓願之道的「清淨之心」,這盞佛道修行的燈火便會馬上被魔風所吹熄。
強化這份心志正是「不退的原點」。沒有深厚的覺悟,是無法摧毀惡知識的障魔。
大聖人為了顯示這種惡知識的可怕,而舉出修行大乘卻退轉的舍利弗之例,和自久遠三千塵點劫之昔便與大通結緣的退轉者,以及自久遠五百塵點劫以來就結緣的退轉者之例。
舍利弗為什麼會退轉,那是因為遇到企圖讓舍利弗退轉而接近舍利弗的乞眼婆羅門此魔。舍利弗並非被婆羅門此魔所打敗,而是敗給本身的心。
踐踏舍利弗眼球的婆羅門離去之後,舍利弗心中產生了無明的生命,也就是「難度」──根本無法拯救這種人的心。此心也是導致舍利弗從修行大乘菩薩道退轉,墮入修行小乘的原因。
當然,舍利弗的事例是針對歷經百劫的爾前經菩薩行,亦即歷劫修行者而言,不需要拿來跟我們的修行相提並論。因為佛法的修行應重視時機。
然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我們學會員平常在惡世末法弘通的時候,也會承受比舍利弗更重的精神負擔。
學會員即使遇到無智、惡心、邪智的攻擊,受盡辱罵中傷,仍然竭盡心力為拯救他人而努力。這是多麼尊貴的菩薩行的真髓。
每位學會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胸懷柔和忍辱之心,認真向御本尊祈求。透過不斷的唱題,確認到「那個人也有佛性」、「一定要把題目送到那個人的佛界」,再次果敢進行對話與行動。結果會更加提升自己的境界。
總而言之,退轉的舍利弗所欠缺的就是「法華經的心」。如果舍利弗能夠確信萬人皆有佛性,就能抗拒婆羅門的百般挑剔。
原本眼珠被踩在地上的舍利弗乃精神王者,可憐的應該是無法相信人之善性的婆羅門。但是舍利弗始終無法真正相信為了拯救這種無明生命的萬人成佛之法,這點應該是問題的根源。
本抄也舉出結緣自三千塵點劫、五百塵點劫卻退轉的例子,可見會退轉都是因為敗給惡知識,對法華經產生不信所致。
真實的釋尊佛法,以及日蓮大聖人佛法都是以主張萬人成佛的法華經思想為立足點。而與此思想背道而馳的正是無明,也就是無法相信萬人皆平等擁有至尊生命的昏暗生命。違背法華經,就好像滾下坡一樣,最後必定會墮入象徵無明深淵的無間地獄。
所以說,「捨法華經者必得地獄之業」。
法華經才是認同萬人尊嚴的宗教。法華經才是開啟法性的宗教。法華經才是創造價值的宗教。
當這部法華經要被弘揚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圖謀要讓法華經墮落的惡知識。惡知識企圖讓我們的生命陷入無明,盲從權威。為了不讓這種惡知識所動搖,我們非得與實教之敵的謗法奮戰不可。換句話說,這份「奮鬥心」正是「不退之心」。如果忘卻奮戰,是無法戰勝惡知識的誘惑。
絕對不能忘記這項生命勝利的重要方程式。

為誓願而活的人才能步上無上道的人生

話說大聖人在本抄闡述「就善、就惡」的法理。也就是說,惡知識會從善惡兩面夾攻。大聖人正因為知悉這項原理,才會立下不退的誓願。
「茲立大願,縱有以日本國位相讓,欲我棄法華經,而取觀經等以求後生之福者;縱有脅我,若不念佛將斬父母之頸,以種種大難相加,除非智者能破我義,終不為用也。其他大難,祇如風前之塵。我、誓將作日本之梁柱,作日本之眼目,作日本之大船,此願不可破!」(御書249頁)
即使面對「縱有要以日本國位相讓」的誘惑,或者「將斬父母之頸」的脅迫,這類大難也絕不屈服。大聖人如此斷言,自己不管遭遇任何危及性命的大難,都能如面對風前的塵埃般,輕易吹拭。
此外從「無法破我義」這句話中,也可看出大聖人面對大難時的確信。
事實上,大聖人自立宗以來,在克服四度大難,以及無數小難中,不僅堂堂進行師子吼的言論戰,而且在龍口法難之際,更是發?顯本,證明南無妙法蓮華經乃救濟末法萬年盡未來際一切眾生之大法。大聖人的正義絲毫無損。
為了表達不退轉的誓言,也為了顯示所貫徹的偉大大願而宣言。
「我誓作日本之梁柱」
「我誓作日本之眼目」
「我誓作日本之大船」
何其崇高的主師親三德(注9)誓言!
由此可見,日蓮大聖人是在立宗之日立下上述大願。經過二十年,其間即使任何障魔風暴刮起,也無法動搖大聖人的「不退之心」。
數不盡的惡口辱罵,卑鄙謀略,斬首之刑,甚至兩度的流刑--不論天魔刮起任何暴風,也無法熄滅大聖人胸中的廣宣火燄。不!應該說是反而使它燃得更加旺盛。
「此願不可破!」--這句御文斷言,一度立下的誓願,絕不違背,直到未來永劫。
能夠視此佛的大願為畢生誓願,擁有這種堅強信心的人,才會顯現佛界生命。
我們創價學會就是以不惜身命的精神貫徹此「誓願」,才能獲得一切的大勝利。
「誓願」是要在惡世末法弘法時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這項為正義而活的堅定誓願,將無法抵擋得了濁世的激流,也無法反擊魔性。
不畏任何大難,不怕任何苦難。孕育這股勇氣的根源之力就是廣宣流布的誓願。
不管何種障魔出現,只要能為誓願而活,必將悠然地如王者般綻放光芒。不管何種宿命來襲,也必會如毅然的勇士般散發光輝。
只要「己心的誓願」不破滅,則絕不會敗給任何障魔與宿命。更何況,對信仰佛法者而言,「己心的誓願」破滅,等於是最大的敗北。綜觀至今的退轉者、反叛者,都是因為傲慢,求名求利,導致誓願的精神腐蝕,最後淪落破滅的人生。所以日蓮大聖人教導說,「心為貴耳」。秉持「不退之心」,貫徹「誓願之心」,才是人生勝利的真髓。

精神支柱、思想眼目、救濟大船

大聖人宣稱要當「日本之梁柱」,「日本之眼目」,「日本之大船」。
當然,大聖人說「日本之…」,並不是日本中心主義,而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呈現嚴重惡世樣相,是一個舉國謗法的典型國土。只要能夠救助娑婆世界中最受苦的眾生與國土,就能夠拯救全人類。
大聖人在世當時的日本,喪失了精神支柱,處於即將瓦解的狀態。散佈謗法毒素的惡僧橫行,民眾沉浮於苦惱的大海中。
房子沒有柱子,必定倒塌。身在這種毫無目的的漂流社會,以及精神荒野中,日蓮大聖人一人奮起。
我來當支撐瓦解國家的精神支柱。
我來當明辨混濁思想正邪的眼目。
我來當救助漂流民眾的大船。
大聖人畢生貫徹這項偉大的誓願。
大聖人即使面對想要施加鎮壓,置自己於死地的平左衛門尉(注10)的暴舉,也是如此發出師子吼。
「日蓮是日本國之棟梁(注11)也。殺予,是倒日本國之梁柱(注11)也。」(御書307頁)
此外大聖人也在「法華行者聖蹟記」當中吐露其撰寫「開目抄」的心情說:「日本國之有無,依於日蓮。譬如家屋,無柱不立;人無魂則死。日蓮乃日本人之魂。平左衛門既推倒日本梁柱」(御書951頁)。
文中的「日本梁柱」一語,這是不會被任何權力魔性擊倒,擁有救濟萬人的正義信念的人,以及不惜身命的鬥士,才能說出的話。
傳承此御本佛精神的就是創價學會。不!應該說是,唯有創價學會傳承了此精神。
我的腦裡刻劃著戶田先生就任會長前所說的話:
「我心中只有廣宣流布。」
「我誓必奮起!哪怕誰說三道四!看有誰敢來阻止!」
「我必會一人奮起!」
不論任何時代或國土,廣宣流布都是源自「一人奮起的精神」。只要有「一人奮起」的心,妙法的力量必能發揮自如。
我也是身為戶田先生的弟子,「一人」踏上世界廣宣流布這條未聞的征程。
「一人奮起的精神」才是三世永遠不變的妙法弘通根本原則。
而「誓願之心」才是法華經行者的精神,大聖人宗教的根幹。
大聖人在闡明此根幹之後的「開目抄」裡,如大瀑布洩洪般的氣勢,教示「轉重輕受」、「不求自得的成佛」、「慈悲的折伏精神」等等,這些為達成師弟不二誓願而活的師子,所應循的根幹之道。
有關這些法理,將在下回以後陸續探討。

(待續)

註解

注1.【三類強敵】:法華經勸持品的二十行之偈(法華經444頁)有闡示,於滅後?世將出現迫害弘通法華經的人。妙?大師於《法華文句》將此迫害者分為三類,俗?增上慢(在家的迫害者)、道門增上慢(出家的迫害者)和僭聖增上慢(勾結權力圖謀迫害的高僧)。

注2.【身子】:釋尊的高足舍利弗。梵語Sariputra的意譯。

注3.【乞眼婆羅門之責】:舍利弗於過去世修菩薩道的時候,曾遇到一個婆羅門向其求乞眼睛。舍利弗雖挖出眼珠施予,但這個婆羅門卻嫌其臭,丟在地上用腳踐踏。舍利弗非常憤怒,認為這種人實在難救,而捨棄菩薩道退轉。

注4.【久遠大通者】:「久遠」意指,釋尊於五百塵點劫成道,此久遠之過去;「大通」則指,出現於三千塵點劫之昔的大通智勝佛。亦指,雖曾聽聞久遠實成的釋尊,以及身為大通智勝佛第十六王子的釋尊教說法華經,卻不願信受,這種歷經五百塵點劫、三千塵點劫長遠時間仍不願信受法華經的人。本抄闡示無法信受而退轉的理由,是出自惡知識。

注5.【菩提心】:為求得佛的最高悟得,立誓貫徹佛道修行的心志。

注6.【娑婆世界】: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娑婆」是梵語「saha」之譯音,被意譯為「堪忍」等。意指,必須忍受充滿迷惑與苦難的世界。

注7.【三障四魔】:阻礙佛道修行的三種障礙與四種魔。三障意指,煩惱障、業障、報障;四魔則指,煩惱魔、陰魔、死魔、天子魔。

注8.【無明】:生命的根源無知、迷惘、陰霾。意指無法相信與理解妙法的愚蠢。

注9.【主師親三德之誓】:日寬上人於本抄文段,曾針對「我、誓將作日本之梁柱」以下的三項譬喻作了注釋說,此文或許是只用來比喻師德,或是用來三分主師親三德。若分為三德,則「日本之梁柱」是為主德;「日本之眼目」是為師德,「日本之大船」則為親德。

注10.【平左衛門尉】:生年不詳,1293年歿。鎌倉時代武將,名賴綱。曾任執權北條的內管領,亦為貞時奶媽之夫。因為隨侍時宗、貞時二代,而成為鎌倉幕府的政治強人,權傾一時。勾結真言律宗的極樂寺良觀迫害日蓮大聖人,以及鎮壓大聖人門下的元兇。

注11.【棟梁‧梁柱】:棟樑是指,支撐屋頂的棟與梁柱是指支撐房子的柱;梁是指支撐帷幕的柱子。都是用來比喻互持互助之意。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