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7日 星期二

開目抄講義 第20回:生死不二的大未來——奮戰人生可享大歡喜

開目抄講義 第20回:生死不二的大未來——奮戰人生可享大歡喜


內容︰
本回拜讀御文
日蓮、是日本國諸人之主師父母也。一切天台宗人,是彼等之大怨敵也。「為彼除惡,即是彼親」。無道心者,不得出離生死。教主釋尊之受一切外道罵為大惡人,天台大師受南三北七及德一之責謂:「以三寸之舌,斷五尺之佛身」,傳教大師之受南京諸人譏謂:「最澄未見唐都」等,皆因護持法華經之故也,不為恥。受愚人之讚,方為第一之恥。日蓮之蒙迫害,天台、真言之法師等,當以為不勝其喜。是真可憫、且奇怪者也!
夫釋尊入娑婆,羅什入秦,傳教入漢土,提婆師子捨身,藥王燒臂,上宮剝手之皮,釋迦菩薩賣身之肉,樂法以骨為筆。天台所云:「適時而已」。佛法須依時。日蓮之流罪,是今生之小苦,不足為嘆;後生得受大樂,斯足大悅!

白話

日蓮對日本國的一切民眾而言,是主、是師、是父母。
每一個天台宗的人,都是民眾最大的敵人。「為人們除惡者,這人正是人們的父母」(《涅槃經疏》)。
沒有追求佛道心的人,是無法脫離生死的苦惱。教主釋尊所以被一切外道辱罵為大惡人。天台大師則受南三北七諸宗的責難,甚至到了後世還被日本的德一辱罵:「因以三寸之舌誹謗釋尊,而斷五尺之佛身」。
此外,傳教大師也曾被奈良的各宗人士譏笑:「最澄連唐都都沒見過」。這些非難皆由於護持法華經,所以不足為恥。受愚人稱讚,才是天下第一恥辱。
日蓮如今遭遇幕府的處罰,相信天台宗、真言宗之僧侶等必定慶幸不已。真是一群不知廉恥,且脫離常軌的人!
釋尊入娑婆世界,羅什入中國,傳教渡漢土。
提婆菩薩及師子尊者,為法捨命。藥王菩薩燒自己的手臂,以為供養。聖德太子剝自己的手臂之皮,用來抄寫經文。釋尊在過去世修行菩薩道的時候,販賣自己之肉,以為供養。樂法梵志為了寫下佛的教導,而以自己之骨為筆。
天台曾說:「應顯示適時之實踐」(《法華文句》)。佛法的修行須依時而定。
日蓮被判流刑,乃屬於今生之小苦,不需要嘆息;未來必能享得大樂,故應該大為高興。

講義

何謂真「未來」?
那就是能步在三世永不崩潰的「幸福軌道」上,以及於今世奠定生死不渝的正確「生命大道」。
這條大道也是能戰勝內外之惡的「勝利王道」。
不奮戰就無法建立永恆的幸福。
只想逃避的話,那只會永遠徘迴在無明(注1)的陰霾之中。
害怕的話,只會更增長障魔的氣勢。
膽怯的話,生命就會被惡所腐蝕。
要燃燒能超越無明、破除障魔的「奮戰」之信心。如此不只能在今世變毒為藥(注2), 並能成為轉換生命的原動力,讓三世永遠的「無明流轉」轉向「以法性(注3)為本的流轉」。
所以當下定「奮戰心」時,「大難」就會轉換成「大樂」。
這回要拜讀「開目抄」的最後一段。尤其是末尾的這段御文,大聖人向身處大難的門人顯示其大歡喜之境界。
「日蓮之流罪,是今生之小苦,不足為嘆;後生得受大樂,斯足大悅!」(御書255頁)。
大聖人以此文闡明,其身為法華經行者,在與「大難」奮戰中所成就的偉大境界,就是超越了生死此「大樂」。
由此御文可看出,大聖人一心想教導在鎌倉遭受現實大難的門
生,何謂「生死不二之大未來」。
我們都是為了獲得幸福,以及為了渡過更好的人生而信心的。
同時也一起學習「廣宣流布」這個能實現自他幸福以及和平之方法。作為這信心的最高目的,大聖人親自超越大難,來闡示何謂生死不二之「大樂」。

無道心者將沉淪生死之苦

實踐呵責「謗法」這破壞佛法的大惡,亦即折伏,只會招來大難,
何來利益?
為了答覆這項疑問與指責,大聖人在開目抄」引用章安大師「為
彼除惡,即是彼親」這句話,明示「破折惡」此法華經行者的根本精神在於慈悲。大聖人就是基於慈悲才宣言其本身乃是末法下種之主師親。針對此點,已於上文詳細探討過。
與此大聖人境地正相反的,就是表面上奉法華經為宗旨卻放縱誹謗法華之惡的當時天台宗人,因此大聖人才會激烈破折天台宗。
大聖人說:「無道心者,不得出離生死」(御書254頁)。大聖人斷言,無求佛道心的人,是無法脫離生死苦惱的。
也就是說,當時天台宗的僧侶們忘了「與惡奮戰」。應該奮戰時不奮戰,大聖人道破天台宗人的本質就是「無道心」。
所謂「無道心」就是指,無心追求佛道的假宗教家、假信仰者。
大聖人也曾研習過天台宗,因為當時的天台宗是形成日本佛教中心的最有傳統的宗派。
可是,即使擁有再大的寺院,或者再艱深的學問,或其儀式與祈禱再是盛行,若沒有激發民眾對成佛的信力,就不能稱為真實的佛法。
何況天台宗是信奉祈願全民眾成佛的經典法華經,但是他們非但不願與阻礙民眾成佛的惡法奮戰,甚至有些人還嘲笑、迫害弘揚法華經的大聖人。
所以大聖人才會呵責說,當時所有天台宗人正是全日本國一切眾生的「大怨敵」。指出「無道心」者,是不可能脫離生死之苦。
相形之下,大聖人雖身受大難,卻認為比起自己所體會的生死不二之大樂,這些大難不過是今生之小苦,而宣言其已獲得大歡喜。
能體會到此大樂之時,也正是「生老病死四苦」發放「常樂我淨
四德(注4)」芳香之時。
大聖人並說:「法華經行者,遭此大難,別無可悔。受生遭死,
不知幾多度,能有此番果報之生死者,無之矣!有之,三惡、四趣(注
5)乃其可必者也!今、切斷生死,身得受佛果,何等樂事!」(御書
1160頁)。
意指──作為法華經行者,會遭遇如此大難,並無任何悔恨之意。
自己不知道曾經誕生在此世多少次,也不知道曾經死過多少次,但從未比此時更感受到生死的幸福。原本應墮入三惡道、四惡趣的的我,如今居然能斬斷生死之苦,獲得佛的果報,實在令人可喜。

奮鬥帶來歡喜的成佛境界

真正的奮鬥當中,能感受到喜悅。徹底奮戰的人,能鍛鍊生命,獲得崇高境界。涅槃經說,為佛法持續奮戰的人,能成就「金剛身(注
6)」。
戶田先生曾詮釋日蓮大聖人於佐渡期的本佛境界,說:「所謂成佛境界,那就是指絕對幸福的境地。每一瞬間的生命如大海般清澈,如虛空般不見一絲烏雲,不受任何事物所侵犯,也絕對無所畏懼。相信大聖人在佐渡流罪時,就是這種境界。」
只要是身處這種絕對幸福的境界,就能如「眾生所遊樂」這句經文所示,不論任何挑戰都是處於歡喜當中。事實上,拜讀大聖人在佐渡所寫的御抄就可發現,大聖人即使身處「難保身命於萬一」(御書532頁)的大難中,也能一再體會到身讀經文,以及獲得佛之果報的喜悅。
又例如,「及至佛果得遂,居住寂光本土自受法樂時」(御書527頁);「幸哉」、「悅哉」(御書531頁);「悅哉、悅哉!」(御書997頁);「身心共悅」(御書1312頁)、「喜悅過甚」(御書1413頁);「猶不勝喜悅」(御書1431頁)。
可謂「成就無作三身佛果」(御書925頁)。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成佛未w。
佛法教說的是三世生命觀。有時看似獲有些竟祤w,這些福德或陳鄏b今世享受,但並不能真正解脫生死之苦。若想實現三世永遠的安穩,就必須靠擁有真正力量的宗教。
我們的生命中原本就兼具著「無明」與「法性」。若生命被無明支配,則將不斷在黑暗裡流轉,終將墮入三惡道。若說能在今世幸逢佛法最大的意義,那就是為了破除這種黑暗輪迴的束縛。
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唱題,是一項透過信心讓己心吻合法性、即妙法蓮華經的生命作業,也就是指轉換無明,顯現法性的「奮戰」。每天反復地唱題,為廣宣流布邁進,也是一種落實生命的根本奮戰,以及要讓妙法徹底染於生命的作業。換句話說,是屬於一種「生命的鍛鍊」。
「一生成佛抄」一節有名的御文,就曾闡明此事。
「只今一念無明之迷心,是未磨之鏡也;磨之,必成法性真如之明鏡。須深發信心,日夜朝暮,磨之不懈。如何磨之?但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云磨也」(御書405頁)。
地位、名譽或是財產,都只限於今生所有。然而以妙法所鍛鍊出來的鋼鐵般生命,則是最高的「心之財」,將顯現妙法蓮華經的永恒性。不管何時或碰到何事,都能確立悠然持續奮戰的生命境界。
確立「持續奮戰」之境地的人,就能活在本有的生死之中。雖說能知曉三世,但就凡夫的我們而言,並不能如用望遠鏡眺望過去世與未來世的每一個具體場面。但是持續奮戰的人,已經在生命深處覺知到,自己本身的本有生命是不滅的。能在今世鼓起勇氣實踐慈悲奮戰的人,來世也一定能繼續從事慈悲之奮戰。
為了同志的幸福,社會的安穩,相信長年持續奮戰過來的每一位學會員胸中,已經確立了這種本有的生命無疑。因為即使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永恆的生命,但卻能實際感受到。
即是說,無論碰到任何事情,也能秉持「一人奮起」的精神,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即使發生任何事,也都能以御本尊為根本,不會感到不安,反而能鼓起勇氣與智慧去挑戰。並能深深感謝與自己有緣的人們,擁有比他人更會讓大家安心的力量。得以悠然克服病苦、死苦,來世也能再度誕生在學會的園地,再次酗U畢生為廣布而戰的誓願,以「大歡喜」的境界來總結使命的人生。相信能從這種同志的一生奮戰中,看到何謂佛貫徹三世奮戰之生命境界的人,不單是我一個。
這種廣布的地涌勇者,將能基於妙法的偉大生命,確立起所謂「生死生死,轉行於自身法性之大地也」(御書757頁)這種三世永遠自由自在的境地,這才是真正永恒之佛的壽命,才是壽量的字義,即「測量佛的無量未w」。就結論而言,沒有「奮戰到底的決心」,就無法獲得此生死不二之大未w、「大樂」。
我們創價學會七十五年的黃金歷史中,誕生了無數這種庶民之佛。大家要確信,這就是學會在佛教史上所留下的光輝不滅的勝利史。

受愚人之讚,方為第一之恥

開目抄」結尾闡述,在這種偉大境界的照覽之下,諸宗之輩的誹謗,根本是毫無意義。
實踐法華經必遭遇「惡口罵詈」。可是當知,因為法華經而被惡口辱罵,才是無上的光榮。如大聖人所言,「受愚人之讚,方為第一之恥」(御書254頁),會受容易被世間的毀譽褒貶左右的愚人稱讚,是最大的恥辱。首任會長牧口先生與第二任戶田先生,一直是秉持這種大確信,第三任的我也同樣貫徹此道。
對信奉佛法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世法的評價等等,而是在於要看自己是否能一直於所處的時代,從事最適時的正法流布奮戰。
大聖人曾舉出,於娑婆世界(注7)開始說法的釋尊;自西域入中國翻譯經典的鳩摩羅什(注8);前往中國追求法的傳教大師(注9);捨命護法的提婆菩薩(注10)和師子尊者(注11);燒臂供養燈明的藥王菩薩(注12);剝手皮寫下教義的聖德太子(注13);賣己身之肉以供養經的釋迦菩薩(注14);以骨為筆記下教義的樂法梵志(注15)等的名字。
這些人的實踐形態雖各有不同,然而都是為了珍惜正法而採取的「適時行動」。孕生這種行動的根底,皆是出自要徹底守護正法的心。當此心戰勝時,成就適時行動,其生命將滿溢大歡喜。
所以大聖人才說,其與魔性奮戰所蒙受的大難,不過是「今生之小苦」,能享受因為成就適合末法之時的實踐所獲得的永恆「大樂」,才是身為法華經行者在奮戰中所獲得的大未來。

掀起「開目」浪潮

大聖人想對正在鎌倉蒙受難的門下教導的,就是這種浩瀚境界。
為了表現自身悠然的境界,大聖人鼓勵門下,「一切都不用擔心」,「我們一定可以成為永遠的勝利者」,「大家要繼我日蓮之後」。
話中隱含著欲破除全門下的無明,開啟迷惘眼目的「開目」真義。
奮戰精神能孕生與其共鳴的「一人奮起」之心,然後再由此心陸續傳播下去。只要「奮戰勇士」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就能使日本民眾一一「開目」。如今,日蓮佛法已經於世界掀起了「開目」大浪潮。相信沒有比傳達此「奮戰心」更慈悲的事。
「暫苦終樂」(御書1650頁)。現在不教導門生奮鬥即大歡喜的「奮戰心」,要等待何時?遭遇大鎮壓的現時,正是成佛之「時」!從本抄結尾可聽到大聖人這句嘶聲。
我也是在深深體會大聖人此心下,想對攀登上七十五週年峰頂的全體會員,以及全世界的會員呼籲。
可謂世界廣宣流布草創期的現在,由於深厚宿緣的指引,地涌勇者星羅棋布於世界各地。希望大家確信,自覺「奮戰心」的這個隊伍,正是以身實踐「開目抄」的模範。
讓我們於胸中確立三世不滅的大未來,在各自使命的舞台上,成為綻放光芒的太陽。
「如今」正是「奮戰」之時。
(完)

注1.【無明謗法】:意指,冥伏在生命根源的無知、迷惘與昏闇,以及無法相信與理解闡明究極真實之妙法的愚蠢性。

注2.【變毒為藥】:將某種性質轉換成完全相反性質之意。針對《大智度論》第一百卷有云:「如大藥師,能以毒為藥」一文,天台大師於《法華玄義》曾以此譬喻,即使是被諸經視為永不得成佛的二乘,也能因法華經的奶O而獲得成佛記別。

注3.【法性】:貫穿萬物根本之法本身,佛所悟得之本質。不但是真
理,也是萬物的準則,亦稱法性真如。

注4.【常樂我淨】:佛的生命中所具備的德目。四德波羅蜜:1.常波羅蜜是指佛實現了完美的永恆性。2.樂波羅蜜是指完美的安樂境界。3.我波羅蜜是指完美的主體性。4.淨波羅蜜是指佛實現了完美清淨的境界。

注5.【三惡、四惡】:即指,三惡道、四惡趣。三惡道是指,地獄、餓鬼、畜生等三種惡劣的境界。外加修羅界,則稱四惡趣。

注6.【金剛身】:不為任何事物所瓦解的堅固之身。開目抄曾引用
涅槃經文,「我於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
住不壞」(御書253頁)。

注7.【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古代印度文言文)「saha」之譯音。意指,我們所生活的充滿苦惱的現實世界。漢譯為「堪忍世界」等。

注8.【鳩摩羅什】:(344年~413年)中國後秦時期的譯經家,西域龜茲國人。Kumarajiva的譯音。自幼學習佛教,因精闢小乘、大乘而得名。獲得後秦姚興迎入長安,負責漢譯「法華經」等眾多經典,留下眾多名譯。

注9.【傳教大師】:(767年或766年~822年)日本天台宗的開山祖,亦稱最澄。除了渡唐習得天台宗法門之外,亦廣學佛教。但是招來既成的奈良諸宗派的反彈。

注10.【提婆菩薩】:三世紀左右的南印度人。龍樹的弟子,屬於付法
藏之一。提婆菩薩是被其破折的外道弟子所殺害。

注11.【師子尊者】:六世紀前後的中印度人。付法藏的最後傳燈者。據說在罽賓國弘教的時候,被檀彌羅王斬首,卻滴血未流,只見冒出白乳。

注13.【聖德太子】:(574年~622年)。用明天皇的皇子,推古天皇的皇太子,其後攝政、參政。注重佛教,營造了四天王寺、法隆寺。據傳,曾剝下手皮,以作為其所抄寫之經文的封面。

注14.【釋迦菩薩】:釋尊於過去世身為菩薩從事修行的樣相之總稱。據說,身為轉輪王時,曾賣己身之肉,換來燈明供養經。

注15.【樂法梵志】:釋尊於過去世身為修行者的名字之一。當時曾遇見一個化身婆羅門的魔對他說,如果願以身之皮為紙、骨為筆、血為墨來抄寫經文,就教予佛的一偈經文,他聽後,立刻照辦,以求一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