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 |||
——確立人間革命之宗教「日蓮、是日本國諸人之主師父母也(御書254頁)」 「日蓮慈悲曠大,南無妙法蓮華經,萬年之外,必流布至未來而無盡。有為日本國一切眾生開盲目之未w,遮斷無間地獄之道」(御書348頁) 講義: 上回透過「開目抄」的結論,「日蓮、是日本國諸人之主師父母也(御書254頁)」這一節御文,以「慈悲」為焦點,針對「末法下種主師親」之深義進行探討。 其要諦意指,於末法弘揚法華經的「末法法華經行者」其慈悲實踐中,具有三德。 也就是說,這種願與苦惱的民眾同苦,以及出自關懷民眾潛能,自願於末法弘通,堅忍大難的實踐,就是「親德」。 透過顯示與弘揚南無妙法蓮華經,來破除人們的無明謗法(注1),以及喚醒人們對妙法之信心,引導其走向成佛之奮戰,就是「師德」。 展望一閻浮提廣宣流布(注2)與立正安國(注3)的宏景,負起全民眾安穩之重責大任,就是「主德」。 令普世之法流通萬年之戰 「報恩抄」如下一節名文中,明顯表現出上述的末法法華經行者──日蓮大聖人之三德。 「日蓮慈悲曠大,南無妙法蓮華經,萬年之外,必流布至未來而無盡。有為日本國一切眾生開盲目之未w,遮斷無間地獄之道」(御書348頁)。 大聖人為了拯救當時罹患了「謗法無明」重病、即不能認清妙法的日本國一切眾生,弘揚了能喚醒萬人佛性的根源之法──南無妙法蓮華經。 無論是顯示根源之法,或是為弘揚此法而不惜身命地奮戰,大聖人其渾身的實踐,顯示了其欲從根本救濟末法全體眾生此廣大慈悲。 此「廣大慈悲」也就是「親德」。而從要開啟被無明謗法覆貌滿u一切眾生開目」此奮戰當中,可體會出「師德」。宣稱要透過弘揚開顯萬人佛性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使當時日本國人以及末法全民眾免於墮入「無間地獄之道」,就是「主德」之表徵。 由此可見,大聖人所具備的主師親三德,是源自顯示及弘揚「佛種」即南無妙法蓮華經、來觸發萬人皆備的「佛性」的奮戰當中。所以會稱為「下種三德」。 基於此意,宣言大聖人自身具備三德的「開目抄」及「報恩抄」兩段御文,也同時明示大聖人已確立了使末法萬年一切眾生能獲救濟的「下種佛法」。 為何下種佛法才有力量 大聖人面對如何救濟末法濁世此課題時,決意開啟人人內在的佛性,來從根本「變革」時代與眾生。 所有不幸的根源,在於不認識支撐自己的宇宙根源妙法;即使知道也由於根本的迷惑(無明)而無法相信。能使無明轉換為智慧的就是佛的悟得。所以並不是要我們滅除煩惱,而是要以信破除煩惱的根源──無明。如此智慧才能泉湧,轉化為佛的生命。 正如佛一樣,這股能把無明立即轉換成智慧的可能性,就是佛性。一切生命原本都具備此佛性。 大聖人把這種眾生本有的佛性稱為南無妙法蓮華經。並為世人確立了一生成佛之道,也就是,只要靠對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信和唱題行,就能化無明為明,化煩惱為菩提(注4),實現未w滿盈的佛之生命。這就是日蓮佛法的根幹。 大聖人自從立宗宣言以來,一直把唱題行視為救濟末法眾生的根幹,致力實踐弘通妙法。 在此必須注意的是,只有靠信來破除無明這種奮戰心,才能湧現佛界。因此大聖人才會如此強調唱題行的重要性,同時也嚴格告誡,即使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但是如果認為己心之外有他法,那麼南無妙法蓮華經就不是妙法了。 能從無明轉為信──此「一念之變革」就是日蓮佛法的畫龍點睛之妙。 當眾生每人的胸中確立起堅強的信時,就會散發自身內在的佛性,此時佛的生命也將強而有力地湧現。反之,若懷「不信的心」,佛性則就冥伏,生命將在剎那之間被無明所覆說C 下種就是觸發此佛性的譬喻。有關下種,大聖人在「覆曾谷書」有簡潔教說:「法華經如種子,佛如下種之人,眾生如田」(御書1097頁)。 意思是說,眾生在被播種者撒下種子之後,不久就會在自身的心田裡結成果實。也就是說,眾生本身能收獲成佛的果實。 可是若以為,佛種不是眾生生命中原本具有,而是被佛下種之後,才孕生的,那就是誤解大聖人這項譬喻。眾生生命中原本具有佛性,只是因為信受佛的教法才被觸發出,進而孕育成佛界生命,所以會誤認為佛種是由佛所種的。 因此所謂佛種有不同的含義,有時是指眾生的佛性,有時是指擁有能觸發佛性力量的佛之教法。 大聖人教說:「佛種從緣而起,是故,須說一乘」(御書頁1545)。意思是,一切眾生的生命,原本含有所謂佛性此成佛之因,而能成為啟動此佛性之緣的就是一乘(指法華經,於末法則指南無妙法蓮華經)。 下種使末法凡夫得以成佛 總而言之,下種就是指,透過教法的佛種來加深對妙法的信,讓破除無明的智慧之光照耀生命。此一念的轉換能觸發佛性,使眾生內面出現佛種。 大聖人教示:「又云,眾生心污,則土亦污,心清則土亦清;云淨土,云穢土,土無二隔,只因我等之心有善惡耳!云眾生、云佛者亦如此。迷時名眾生,悟時名佛耳!」(御書405頁) 也就是說,透過下種,可以讓眾生的心,瞬間從「迷」轉換到「悟」。 例如,厚雲一旦遮住陽光,大地便會黑暗。但是陽光一旦突破雲層,大地立即轉亮。此時大地本身並未產生變化,但是沉淪在晦暗深淵的大地,卻能因此一變,化為希望的大地。 「如百千萬年之闇室,如一燈即明」(御書1478頁),誠如此聖訓所言,不管再長久不見天日的洞窟,也能瞬間轉明。這就是妙法的下種力量。 只要在無明陰霾中點燃火炬,陰霾立刻消失,這就是日蓮大聖人的下種教法。而唱奉此下種教法、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教主就是日蓮大聖人。因此我們才會奉日蓮大聖人為具有末法下種三德的末法御本佛。如果不是日蓮大聖人的下種佛法,末法凡夫的成佛是無法實現。 下種三德的永續性、普世性 本回前文的「報恩抄」御文也暗示,大聖人的三德將在南無妙法蓮華經流通至萬年過程中,綻放光芒。 這種永續性當然是基於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普世性,但是光有「法」的普世性是無法成就萬年流布的永續性。必須還有一項因素,那就是要靠「人」的奮戰。必須要有弘法者的奮戰,法的普世性才能生輝廣傳。 誠如「法不自弘,人弘法故,人法共尊」(御書891頁),這句聖訓所言。 就是有大聖人其以民眾為本的大慈悲,以及從事要讓普世之法長存的偉大奮戰,才能散發出三德的光輝。 此外,大聖人入滅後,由於弟子遵照大聖人所教示的不惜身命之信心,實踐弘教,才能稱為「人法共尊」。還有身在濁惡末法,能透過這種師弟不二之戰弘通妙法者的生命中,也將綻放出大聖人的三德光輝。同時受人弘揚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將發揮其觸發人心佛性的原有力量。也正因為如此,信受者的身上才會顯現一生成佛的無量未w。 又當廣宣流布,與這股「人法共尊」的弘教潮流上漲的時候,南無妙法蓮華經那觸發佛性之力也將遍滿國土,廣傳世界,並得以改變時代。 總而言之,只要有真實之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以及貫徹對南無妙法蓮華經的真誠信心,則大聖人的三德必將滋潤濁世至萬年。 大聖人的三德於學會脈動 本月欣逢創價學會創立七十五週年的佳節。學會自首任會長牧口常三郎先生以來,便一直深信下種佛法的可能性,並且付諸實踐,弘揚至今。相信這種罕見的理念,也是由於日本的佛教全體淪為葬儀佛教,以及無法簡磔[念論之下所產生的。 例如牧口先生強調,所有民眾不但要把正確的佛法視為生活法、價值創造之法,活生生地去實踐,並且也應向他人宣弘。從下面這段話可知,牧口先生已尖銳洞察出下種佛法的本質。 「即使自己知道這是最重要的(目的觀),也要相信跨越無限時空的大宇宙法則,凡事要以符合此法則為生活的目的。根據此至高無上目的為準則的最高價值生活,亦即最幸福的生活,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自己也能夠分享全體人類所獲得的相同利益......此最重要的目的觀若非幸逢法華經是無法達成的,所謂佛的開眼或開目,應是此意。」(『牧口常三郎全集』第八卷) 牧口先生如此表示,能讓人們透過符合宇宙的根本妙法,達到以創造生活最高價值為目的的教法就是法華經。 此外,第二任會長戶田城聖先生,透過獄中的體驗悟到「佛乃生命」哲理,並且自覺「吾乃地涌菩薩」。進而大大標榜「人間革命」理念,立誓達成七十五萬戶的折伏,奮勇推進廣宣流布。戶田先生也是深深體會何謂下種佛法本質的人。 日蓮佛法才是最高且終極的「人本主義宗教」。我們深信下種佛法所訴說的,以「人原本潛藏的根本變革可能性」為依據的「人本主義」,才是今後人類所需要的真正人本主義。 我們所推動的文化、和平、教育運動,也可謂此佛法主張的「人本主義」表徵。 我開始傾力與世界睿智進行文明間對話,已經超過三十幾個寒暑。我鎖定了「人」這個根本共同點,跨越文化、宗教及思想藩籬,一再進行對話。並且以「人間革命」來表現日蓮佛法的人本主義理念,加深與睿智們的相互理解。 一切因人而定。而人本身所希望的變革亦可改變世界,這也是下種佛法的真諦。我就是秉持「一個人偉大的人間革命,最後不但可以轉換一個國家的宿命,進而可能轉換全人類的宿命」,這種「人間革命」的思想跟世界的睿智對話。 對於我這主張,大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J. Toynbee)博士(注5)、著名美術評論家路奈‧尤伊古(Rene Huyghe)(注6),以及歐盟統合之父庫登霍夫‧卡累爾吉(Count Richard Coudenhove-Kalergi)伯爵(注7)等世界睿智紛紛表示深深的理解與贊同。 其中,曾抵抗法西斯政權的鬥士奧里利歐‧貝恰博士(Dr. Aurelio Peccei)(注8),更在透過與我的對談之後,把其原本主張的「人性革命」改稱「人間革命」,而說: 「我們首先必須為全球負上責任,為未來的世代創造一個更可居住的地球和一個管治有序的社會。而只有人間革命才能使我們明白,要做到這點」 如今已經步入世界各地期待人本主義佛法普照的時代。亦即發揮能觸發人類全體佛性的浩瀚下種三德之力的時代已經到來。 創價的行列已完整遍佈世界。從創立七十五週年邁向一百週年,世界正矚目著各位如何散播莊嚴的下種三德。 (待續) 注1.【無明謗法】:無明意指冥伏在生命根源的無知、迷惘與昏闇,以及無法相信與理解闡明究極真實之妙法的愚蠢性。 謗法則指,因無法相信正法而誹謗正法,無明孕生謗法。 注2.【一閻浮提廣宣流布】:將於全世界廣泛宣弘教法。閻浮提是古代印度的世界觀,人類所居住的世界之統稱。 注3.【立正安國】:在社會確立正法,以期實現和平安穩的國土、社會。 注4.【菩提】:梵語bodhi的譯音。得悟之意。尤其意指,佛所體得的最高智慧之悟得。 注5.【阿諾爾德‧J‧湯因比博士】:1889年~1975年。英國歷史學家、文明史學家。歷任倫敦大學、王立國際問題研究所等要職。代表作《歷史研究》十卷,給與各界極大影響。和池田SGI會長對談所出版的《展望二十一世紀的對話》,不但被翻譯成世界二十六種語文,更被視為帶給人類重要展望之著,獲得廣泛的迴響。 注6.【路奈‧尤伊古】:1906年~97年。美術評論家、美術史家。歷任羅浮宮繪畫部長、法蘭西學院教授、法國美術館協會會長等職。主要著作有《和能看之物的對話》、《藝術與人》《黑暗盼望黎明》(與池田SGI會長的對談集)。 注7.【庫登霍夫-卡累爾吉伯爵】:1894年~1972年。曾致力推廣泛歐運動,對成為現在EU(歐盟)淵源的ECC(歐洲經濟共同體)之成立,貢獻良多。與池田SGI會長著有對談集《文明‧東與西》。 注8.【奧里利歐‧貝恰博士】:1908年~84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身為抵抗運動的鬥士,抵抗法西斯政權,戰後作為企業家活躍不已。70年創辦羅馬俱樂部,擔任會長。與池田SGI會長出版的對談集《為時未晚》,被翻譯成各國語文問世。 |
2005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開目抄講義--第19回:末法下種的主師親(下)
開目抄講義--第19回:末法下種的主師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