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2日 星期六

開目抄講義 第18回:末法下種的主師親(上)——於濁世吹送慈悲薰風

開目抄講義 第18回:末法下種的主師親(上)——於濁世吹送慈悲薰風

內容︰
本回拜讀御文
夫拜見法華經寶塔品,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之來集,果是何心?「令法久住,故來至此」。推量三佛之於未來弘揚法華經,欲給予未來一切佛子之心,較之父母不忍於其獨子之受大苦,猶為強盛。然而,法然不以為念,竟於末法堅閉法華經之門,不使人入。如誑狂兒,使棄其寶然!令人拋棄法華經,可見其心之無恥。人有欲殺我父母,不為其告可乎?惡子醉亂,欲殺父母,不為制止可乎?惡人欲燒燬寺塔,不為制止可乎?獨子重病,不為灸治可乎?見日本之禪、念佛者而不為制止者,是如此也。「無慈詐親,即是彼怨」。
日蓮、是日本國諸人之主師父母也。一切天台宗人,是彼等之大怨敵也。「為彼除惡,即是彼親」(御書254頁)。

白話

拜讀法華經寶塔品,可知釋迦、多寶、十方分身諸佛聚集而來。他們是為何而聚?經文說:「諸佛是為了讓法永存,而來此地」。如果推想為何三佛想於未來弘揚法華經,讓未來佛子的一切眾生獲得此經,就可得知其渴求之心是遠勝過不忍讓自己的小孩承受大苦的父母心。可是法然卻完全無法體會佛心,竟然於末法緊關法華經之門,不讓世人入內。這就好像欺騙失去理智的小孩,要他捨棄財寶一樣。這種叫人拋棄法華經的心,才是最令人感到可恥。若知道有人要殺自己的父母,會不想告訴父母嗎?若看到叛逆的兒子爛醉而想殺父母時,會不制止嗎?若看到惡人企圖燒燬寺院,會不去制止嗎?當自己的小孩患重病時,會不讓他求醫嗎?看到日本的禪宗、念佛者卻不予制止的人,就如同此人。「心無慈悲假裝親近你的人,其實是你的敵人」(《涅槃經疏》)。
日蓮是日本國眾人的主、師、父母。所有天台宗的門人,都是眾人的最大敵人。「為人除惡者,就是其人之父母」(《涅槃經疏》)。


講義
這次終於要進入可謂整編「開目抄」的結論,談有關「末法下種之三德」。
大聖人教說:「日蓮、是日本國諸人之主師父母也」(御書254頁)。
這是在宣言日蓮大聖人才是具備末法主師親三德的一節御文,也是本抄被稱為「開顯人本尊之書」的依據。
從這節御文當中可以看出種種深奧含義,本回想針對主師親三德的本質在於「慈悲」的行動此點,來進行探討。

慈悲是真悟的證明

慈悲不僅是佛法的根幹,也是法華經的真髓。
反之,若說無慈悲是完全否定佛法精神的行為,也不為過。
開啟佛法源流的釋尊曾說,慈悲是得悟的表徵。
也就是說,通達「究極理想」,到達「平安境地」的人,將會產生如下的心願(下文引用自《經集(Sutta nipata)》):
「但願一切眾生皆能幸福、安穩、安樂。」
「無論是有形或無形,居住的遠近,已生或未生,但願一切生靈皆能幸福。」
「如同母親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獨子,對一切生物應該發起無量(慈悲)心。」
「此外也要對全世界發出無量慈悲之意。」
獲得真悟的人,不僅會對「一切生靈(一切眾生)」,同時也會對「全世界」發起「無量慈悲」。不能發出「慈悲心」,就不能說是真悟。因為真悟是產生無量慈悲心的泉源,慈悲則是真悟的左證。
在末法濁惡時代,為宣弘此「慈悲心」而奮戰的就是日蓮大聖人。
末法是指,不顧他人苦惱,自甘墮落入修羅道(注1),彼此喜好爭鬥,上慢(注2)心強盛的時代。身處這種濁劫惡世,能夠不畏逆風,堅持吹送慈悲薰風的精神開拓勇者,也就是尊貴的「法華經行者」。

無限鼓勵與嚴厲呵責

佛的本色在於慈悲。
能夠覺知自身生命內擁有貫穿全宇宙究極之法的佛,也必能覺知此法是存於萬人生命中。
一切眾生原本皆是此根源之法的當體,因此人人皆擁有顯現佛界生命的潛能。然而世人被無明所覆說A未能發覺此事,才會被種種現象所愚弄,陷入痛苦之中。
萬人皆為妙法當體,而且也都是擁有成佛潛能的佛子,覺知此事的佛,將會對一切眾生發出如母親對待子女般的「慈愛心」。而且,若看到尚未發覺自身生命尊嚴而苦惱的眾生,就會萌生「惻隱之心」。同時也會充滿視孩子的苦惱為自身苦惱的「同苦」心。
自願跟世人共嚐喜怒哀樂;絕對信賴人,相信人的潛能;徹底喜愛世人──佛對萬人的慈愛是絕對平等,毫無差別。因此,佛的慈悲遍佈整個宇宙。不僅是眼前所接觸的每個人,甚至包括可以想像到的所有人,進而全體人類,以至有情和非情,皆能遍及。這慈悲心,就是佛的一念三千(注3)。
也就是說,佛就是指,不但自覺到本身的根源力,同時也覺知一切眾生的潛能,並為發掘此潛能而奮戰到底的人。
「人啊!要成為真正的人!」
「要認清你自身的潛能!」
佛的慈悲鼓勵行為,就是他對人的一再歌頌、對生命的不斷讚美。
因為是佛,所以會對於蔑視他人、不願相信生命潛能的增上慢此驕傲生命一再嚴厲呵責,徹底破除其無明。
慈愛與同苦,與樂和拔苦(注4),鼓勵和呵責──這種慈悲與勇氣的行動,就是佛一切言行的本質。

法華經所說的三德

釋尊佛法真髓的法華經,是一部教說佛至高無上慈悲,欲讓萬人成佛的經典。大聖人說法華經是「慈悲極理」(御書9頁)。
法華經是以「主師親三德」來詮釋這佛的至高無上慈悲。
法華經?門的譬喻品第三中,有一節名文:「三界(注5)無安,猶如火宅」(法華經204頁)。意指,我們居住的這個現實世界,如同火屋般充滿苦惱。經文教說,佛出現的目的就是要拯救居住在這個世界上的民眾。由這句話可明顯看出,佛等於是具有「三德」者。
首先,經文闡述:「今此三界,皆是我有」(現在這個現實世界,都是屬於我的)──這是意指「主德」。
接著說:「其中眾生,悉是吾子」(居住此處的眾生,都是我的小孩)──這就是「親德」之意。
  最後則說:「唯我一人,能為救護」(只有我一人,才能救濟守護這些眾生)──這也就是「師德」。
此外在本門如來壽量品第十六更闡明,久遠實成(注6)的釋尊乃自久遠以來,便發大慈悲,為救濟眾生而持續奮戰。「御義口傳」也列舉闡示久遠實成之釋尊其三德的壽量品自我偈(御書792頁)。
該偈文就是,「我此土安穩」(法華經520頁)──「主德」;「常說法教化」(同上518頁)──「師德」;「我亦為世父」(同上521頁)──「親德」。
本門與?門所說的「三德」,其意義大致相通。在此僅概述其大要。
有關「主德」之文,佛說這個充滿苦惱的現實世界是「我國土」,原本是「安穩的佛國土」。文中闡示了佛的一念,那就是佛會親自負責守護其國土,以及使住在此國土的眾生能夠安穩。
而在有關「親德」之文,佛說「眾生是我子」。如前所述,這也是在顯示佛對全眾生的慈愛心,以及對眾生之苦所懷的同苦心。
「師德」之文則具體闡示佛如何「說法教化」,「救護」眾生。因為向眾生說法,引導眾生成佛,才能說是真正的救濟。

「法華經行者」兼具三德

「日蓮、是日本國諸人之主師父母也」此御文闡明,在大聖人身為「法華經行者」的實踐當中,已經兼具了法華經所說的佛之慈悲表徵三德。
從日蓮大聖人的實踐當中可看出,其為了實現國土安穩的立正安國實踐等於是「主德」。此外大聖人更闡示了一閻浮提廣宣流布(注7)以及佛法西還(注8)的展望,這也顯示大聖人是具有守護救濟全世界的「主德」。
其次提到末法的苦惱是源自謗法此根源惡,所以呵責謗法的折伏行等於是與民眾同苦,為民拔苦之戰,也等於「親德」。
折伏行不是「好鬥心」,而是一種要「剷除惡」的精神。所以說,不是所謂的修羅道,而是救濟民眾的菩薩道(注9),此事在上回已經確認過。
而「師德」則可視為大聖人為了末法萬年的民眾,圖顯且遺留了凡夫成佛大法──南無妙法蓮華經此事。若說折伏是「拔苦」之戰,那麼弘通南無妙法蓮華經等於是「與樂」之戰。
由此可見,大聖人身為法華經行者的行為舉止本身,就是兼具了三德的慈悲行動。

確立萬人慈悲實踐之道

此外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是,大聖人不只是親自顯示代表慈悲的三德,救濟了惡世末法眾生,同時也開啟了讓萬人得以具體實踐慈悲行動的折伏行與唱題行之道。
不僅自己終身慈悲為懷,也為萬人闡示了如何貫徹慈悲之道,相信這也是稱大聖人為末法本佛的真正原由。
戶田先生曾針對大聖人出現的意義說:「原本我們就很難進入能夠自覺慈悲的生活,而這也是大聖人出現的意義所在。所謂末法的時代是指,惡人眾多,絕對需要慈悲行動的時代。然而現實卻是極無慈悲。雖然原本的實相應是慈悲,可是人們若無法開發佛的智慧,就不會有幸福。也就是說,人要啟發佛的智慧,為真正的慈悲而活,這才是獲得一切幸福的根本。而佛的智慧唯有靠信心才能獲得,此事應銘記於心。」
惡世末法的凡夫想要為慈悲而活,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若不實現此事,佛法原本目的就永遠無法成就。
不然,來到末法,只有等偶爾出現的滿懷慈悲的佛,對疲憊得病的眾生伸出援手,才獲救濟。但是這種方式,到下一個眾生忘記佛恩而得病的時代,又要等待佛出現來伸出援手。或者想住到某個國土以期遇見佛,如此一心只想誕生在淨土。像這樣反復的話,是無法改革末法國土。
這種錯誤想法的癥結在於,認為只有佛一個人才是慈悲的救濟主。若執著這種想法,就無法理解釋尊為何要將末法廣宣流布咐囑給地涌菩薩的真義。亦即,一方是絕對的救濟者,一方是等待救濟的信徒──如果營造了這種固定關係,那麼就無法達成佛法目的,擴展以慈愛待人的世界。
若想真正徹底救濟無慈悲的末法萬年,唯有出現繼承佛之三德的法華經行者,以及以此法華經行者為軸,陸續誕生無數身體力行慈悲主義的其他法華經行者、慈悲實踐者。
大聖人在「開目抄」中宣言自己是兼具末法「主師親三德」之前,先闡明折伏行是在邪智謗法(注10)之國的修行準則,然後教示,追隨大聖人的人,皆應實踐折伏。由此可見,其本意是要告訴大家,人人要透過折伏行,成為慈悲的體現者,弘揚慈悲至全世界。
以慈悲的暖流涵輓L明的世界,勇敢擴展慈悲的緣起世界,如此才能承繼與發展以釋尊為本源的真正佛教源流。

與破壞「慈悲世界」者奮戰到底

末法才會出現企圖斷絕這個法華經「慈悲世界」的惡人。末法的病根除了在於直接的破壞者之外,也在於面對這種破壞者,本應繼承法華經的人,卻採取縱容旁觀的態度。
這些不負責任的旁觀者就是孕育破壞者的溫床。所以說,就原本的責任而言,旁觀者的罪過比破壞者更大。因此大聖人在「開目抄」的結尾緊接宣稱主師親三德之文後,採用對照自己的方式,強烈破折日本的天台宗說:「一切天台宗人(注11),是彼等之大怨敵也」。
本應為民宣揚法華經,奮起打倒法然等人的邪義,卻選擇迎合當時的強權。大聖人呵責這些天台宗之輩正是日本國人的「大怨敵」。此破折象徵大聖人所掀起的宗教革命。
就現代而言,本應奮起時不願奮起,甘願淪為謗法俘虜,甚至排斥為捍衛佛法正義而奮起的牧口先生,這種戰時中的宗門正是「大怨敵」的後裔。這種保身的旁觀者所孕生的,就是今日圖謀破壞廣宣流布的極惡、邪法日顯宗。
唯有不斷斥責謗法,宗教革命才得以成就。開始奮鬥,就一定會遭受拒絕改革者的中傷。牧口先生、戶田先生反而認為,會被這種人中傷才值得自豪。
即將逢迎不朽的領導人牧口先生、戶田先生高豎創價之旗七十五週年佳節。被地涌闖將所喚起的無數尊貴庶民,正在全世界綻放慈悲的光輝。
要為受悲慘與不幸煎熬的民眾點燃希望之燈──這股締造讓一切母子皆能安穩過活的和平社會的潮流,如今已經在全世界蔚為壯觀的大河。
確信牧口先生與戶田先生,對於全世界同志充滿勇氣的慈悲行動,必定欣慰不已。而日蓮大聖人也必對於世界各地地涌勇者的慈悲行,讚賞無疑。
創價學會是發揚佛慈悲的團體。在世界宿命漸成濁流的今天,讓我們胸懷創價學會才是能轉換世界宿命的主師親主流此自豪,目標指向2030年創立100週年,共同締造創價的世紀。

(待續)

注1.【修羅道】:十界當中,迷惘境界的六道之一,意指不斷被激發出爭鬥的境界,亦即修羅界。

注2.【上慢】:亦即增上慢,自以為是的慢心。

注3.【一念三千】:每一瞬間的生命(一念)當中具備了一切的事像(諸法),此一念亦可通往三千諸法。是天台大師基於法華經的教說,於《摩訶止觀》所立的法門。

注4.【與樂和拔苦】:賦予安樂及拔去痛苦。皆是慈悲的行動。

注5.【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古代印度的宇宙觀,把人類及眾神等所住的地方視為三界。等於十界中的六道。

注6.【久遠實成】:意指釋尊乃自五百塵點劫,此久遠過去早已成道的永遠之佛。法華經本門壽量品第十六中曾闡明。

注7.【廣宣流布】:於全世界弘揚佛法。古代印度的世界觀稱人類所居住的世界為一閻浮提。

注8.【佛法西還】:釋尊所開啟的佛法,先漸次廣傳至東方的日本,之後日蓮大聖人的佛法再由日本傳回西方。

注9.【菩薩道】:意指菩薩在追求佛的無上悟得之同時,也胸懷慈悲從事救濟眾人的實踐。

注10.【邪智謗法】:「邪智」是指,明知正法,卻固執被本身的迷惘與欲望驅使而相信的錯誤之法,並企圖將此法正當化,加以弘揚的人。

注11.【天台宗】:南岳大師慧思之弟子天台大師智顗基於法華經所創立的宗派。由傳教大師最澄引傳至日本。然而由於縱容真言、念佛、禪等諸宗邪義,導致於日蓮大聖人在世當時,喪失以法華經為根本的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