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6日 星期六

開目抄講義 第11回:三類強敵(上)──源自元品無明的迫害構造

開目抄講義 第11回:三類強敵(上)──源自元品無明的迫害構造

內容︰
本回拜讀御文(1)
震於以上五箇鳳詔,乃有勸持品之弘經。於此,當出明鏡之經文,以明當世禪、律、念佛者及諸檀那之謗法。
名日蓮者,去年九月十二日子丑時受斬,魂魄來此佐渡國。越年二月,雪中書贈有緣弟子,令無所畏懼,祇見者或有所畏耳!此是釋迦、多寶、十方諸佛之預言,顯照日本國當世之明鏡也,亦可視為遺念之物。(御書241頁第11行~15行)

〈白話〉

透過以上五項佛?而覺醒的菩薩們,便於勸持品立誓將弘揚法華經。今將拿出勸持品經文這面明鏡,證實如今世間的禪宗、律宗、念佛宗僧侶,以及擁護他們的有力人士之謗法。
  稱為日蓮者,已於去年九月十二日深夜的子丑時被斬首,但其魂魄已到佐渡國。隔年二月,在雪中寫給有緣弟子的信中,雖曾談到勸持品所說的難,看似可怕,其實對真正的法華經行者而言,毫不足畏。然而不知此事而看到經文的人,想必會心生恐懼!這勸持品乃釋迦、多寶、十方諸佛所提示的一面映照日本國今日世間的明鏡,或可當是他們的遺物。

開目抄所引用的勸持品經文(2)

勸持品云:「唯願不為慮!於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我等當廣說。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是人懷惡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常在大眾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餘比丘眾,誹謗說我惡,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議……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數數見擯出」。(御書241頁~242頁)

〈白話〉

菩薩們於勸持品如下立誓:「請不要掛慮!我們必將在佛陀去世之後的恐怖濁惡世間裡,弘揚法華經。
縱使會受到眾多不懂佛教的人中傷、辱罵等等,甚至持刀棍加害,我們也都會忍耐(以上指俗眾增上慢)。
濁惡世間的比丘,擅長賣弄邪智,心術不正,尚未得悟卻誤以為得悟,狂妄自大(以上指道門增上慢)。
或有些遠離人煙,穿著粗簡,遁居清靜修行處,自以為只有自己在修行真道,瞧不起俗世間。那種貪圖名利與供養,為在家大眾說法,受到世人恭敬的模樣,像似獲有六神通的阿羅漢一樣。其實這種人,心懷邪惡,一心在意世俗事,外表似居山林修行,實則專想找我們的過錯。
(中略)又常常在大眾之中,為了詆毀我們,而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以及其他的比丘們,誹謗說我們是壞人,讒訴說我們是邪見的人,喜歡說外道教義(以上指僭聖增上慢)。
(中略)相信身在污濁時代與惡世,會遇到很多恐怖的事,也相信會有邪魔惡鬼附入人身,怒罵、恥笑我們。
(中略)相信那些污濁世間的邪惡比丘,不知道法華經以外的教義都是佛的權宜教義,是佛為了配合眾生機根而說的,反而會破口大罵我們,咬牙切齒,一再驅逐我們。

講義

完全戰勝障魔才可謂法華經行者

「廣宣流布」之戰就是指如何在惡世末法,為了讓萬人成佛而弘揚法華經。為此奮起的「法華經行者」,必會遇到各種障魔的迫害,也必定會遇到「三類強敵」的出現。唯有戰勝此三類強敵,才能實現一生成佛與廣宣流布。
日蓮大聖人一生當中,遇到三類強敵襲擊的最大法難,就是龍口法難與佐渡流罪(注1)。可是任何魔軍也無法奪取大聖人的性命。
大聖人曾說:「故至龍口亦能取勝」(御書879頁)。這是句大勝利宣言意指,本身克服了各種法難之後,最後遇到的是強權的處刑,但對這種必死無疑的法難都能「取勝」。
也就是說,元品無明(注2)的正體第六天魔王,即使總動員僭聖增上慢、道門增上慢、俗眾增上慢等惡鬼入其身(注3)的軍勢,企圖奪取日蓮大聖人的生命,以達到其破壞廣宣流布的目的,也無法得逞。這種破除一切跳梁魔性的大聖人勝利生命,正是所謂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注4),此本佛的本地(注5)生命。
為了證實其乃末法法華經行者,大聖人於「開目抄」,先查證了寶塔品第十一及提婆品第十二,再針對勸持品第十三的「二十行偈」(注6)進行探究。其結論就是,敢與所謂「三類強敵」此障魔奮戰,並徹底戰勝的大聖人才是法華經行者(御書241頁~248頁)。
勸持品是闡述八十萬億那由他的諸菩薩,傳承寶塔品與提婆品的「五箇鳳詔」,立誓將於佛滅後弘教之品。此誓言中提到了「三類強敵」。也就是說,寶塔、提婆兩品是指「師匠的?命」,而勸持品則為「弟子的誓言」。
總而言之,徹底戰勝障魔才是肩負末法廣宣流布的真正師弟之道。
從這回起,將來探討可謂本抄關鍵的勸持品中「三類強敵」的意義。

整篇「開目抄」象徵勝利的凱歌

大聖人在驗證勸持品「二十行偈」的御文開頭,便闡述了自身所遭遇的「龍口法難」之意義。就是說,一開始,大聖人就以如何戰勝勸持品中所說的三類強敵,來說明自身的境地。
這段可謂「精神勝利宣言」的重要御文,也闡示出整篇「開目抄」就是一首勝利凱歌。
「名日蓮者,去年九月十二日子丑時受斬,魂魄來此佐渡國。越年二月,雪中書贈有緣弟子,令無所畏懼,祇見者或有所畏耳!」(御書241頁)
文中大聖人所謂的「受斬」就是斷言,以前身為凡夫的立場,已經在龍口結束了。
這件事本講義第一回已經探討過,此處大聖人想闡明的是在龍口發?顯本(注7)一事。文中所謂的「魂魄」,意指發?顯本以後的大聖人本地生命,也就是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的生命,此魂魄已至佐渡國。這也表示,大聖人將透過開目抄宣言,今後將以本佛的境地,從此地指揮末法的廣宣流布。
「越年二月,雪中書贈有緣弟子」──「開目抄」是大聖人於1271年(文永8年)11月初抵達佐渡塚原之後構想的,翌年的1272年(文永9年)2月撰成,寄給有緣的弟子。「有緣的弟子」雖然直接是指在龍口法難之際,以不惜身命的精神追隨大聖人的四條金吾,但就廣義而言,也是指一直跟隨日蓮大聖人奮戰過來的全體門人。
大聖人又說:「令無所畏懼,祇見者或有所畏耳!」。這裡所謂的「令無所畏懼」是在鼓勵門人說,「看似可怕,其實根本不用怕」。
勸持品所說的三類強敵之迫害,的確可怕。經文所說的大難其樣相已經是夠可怕的,若知道隱藏在此大難根底的魔性本質,必然會對可怕的魔性產生戰慄。
這句御文也同時表示,即使面對再是可怕的障魔所發動的大難,但對以不惜身命的覺悟為廣宣流布奮起,誓必戰勝一切障魔的日蓮大聖人境地而言,根本不足畏懼。
敢與強敵奮戰的心才是師子王之心。只要秉持這種奮戰的覺悟與勇氣,此師子王之心必將湧現佛界生命。同時也將湧現必勝的鬥志、智慧與生命力,所以能無所畏懼。
因此對師子王的大聖人,以及作為師子王之子、不惜身命共戰的弟子而言,是「無所畏懼」。
可是,對那些無法秉持不惜身命之覺悟,膽怯想退轉的弟子們來說,三類強敵卻是「見者或有所畏耳!」。由此可見,大聖人擔心弟子們,如果沒有以此覺悟來看勸持品所說的三類強敵經文,不知會被嚇成什麼樣子。
膽怯本身就是被魔蠶食的表徵。會讓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腐蝕,導致失去生命力與智慧,最終讓整個人生淪落至敗北的谷底。所以大聖人才會再三訓戒不可膽怯。
總而言之,若不與師匠秉持同樣的覺悟,就會敗給魔。因此整篇「開目抄」可說縈繞著,「要立下師弟不二之誓願」,這句對弟子的呼籲。

「顯照當世之明鏡」

接著大聖人引用教說三類強敵的勸持品「二十行偈」之大要(御書241頁~242頁,參照前文2)。
「二十行偈」先以菩薩們堅決向釋尊宣誓作為文始,說:「釋尊啊!請一切不用擔心!即使身在多麼恐怖的濁惡世間,我們也會挺身說法」。
然後敘述迫害者的具體樣相,以及迫害內容。妙樂大師其後便將這些內容分為三類,以「三類強敵」一語來表現。
第一類是「俗眾增上慢」。意指,一些不懂佛法的「無智」在家人,會用惡口罵詈、刀杖等等手段,對弘法者施加言語和暴力的迫害。
第二類是「道門增上慢」。意指惡世中的比丘。這些滿腦「邪智」、心術不正的比丘,尚未悟得卻自認得悟,充滿執著於己義的慢心。
第三類是「僭聖增上慢」。「僭聖」就是「佯裝聖者」之意。並列舉僭聖增上慢的如下特徵:
?居住在遠離人煙的地方,身著僧衣,凸顯宗教權威。
?自誇修行真正的佛道,蔑視他人。用經文來說,就是「輕賤人人」。
  ?為了貪圖利欲而對在家人說法。
  ?被世人尊崇為擁有六神通的阿羅漢(注8)。
  ?對法華經行者包藏「惡心」,發動種種迫害。
  ?耍弄自己的宗教權威,以蔑視法華經行者。
  ?向當權者及社會有力人士進讒言。
  ?指責法華經行者是邪見、宣說外道教義之徒。
大聖人就是實際喚出了這三類強敵,並完全戰勝了強敵的迫害。剛才所拜讀的:「故至龍口亦能取勝」,也可謂大聖人的勝利宣言。
那麼大聖人在世當時所出現的三類強敵,具體上是指誰呢?「開目抄」中曾詳述此事,在此只舉出其結論。
首先來探討俗眾增上慢,大聖人說,那就是「擁護道門增上慢和僭聖增上慢等惡僧的『大檀那』們」(參見御書244頁)。也就是指,供養鎌倉大寺院高僧的幕府要人。
接著大聖人說道門增上慢就是指「法然等的無戒、邪見者」(參見御書245頁)。這是指,多數源自法然派系的念佛宗僧侶(注9)。
然後點名指出,從某方面來看,僭聖增上慢就是「華洛之聖一(注10)等、鎌倉之良觀(注11)等」(御書246頁)。從另一面來說,也是指「良觀、念阿(注12)等」(御書247頁)。大聖人清楚指出「良觀」的名字,明示他就是僭聖增上慢之一。
事實上,以僭聖增上慢的良觀為中心,外加平左衛門尉等權力者們與念阿等念佛者勾結,為了置大聖人於死地,以及為了毀滅大聖人教團所發動的大鎮壓,就是龍口法難與佐渡流罪。
開目抄」以具體出現三類強敵為由,認為大聖人自身乃法華經行者無疑,並以此作為考證的結論。
由此可見,勸持品的確是一面明鏡,能照映出誰是惡世末法迫害者,同時也能指出誰才是末法法華經行者。所以大聖人說,是一面「照顯當世之明鏡」,也是「佛之未來記」。

源自「無智」、「邪智」、「惡心」的迫害

如果再仔細思考,勸持品真是一面不可思議的明鏡,也是佛的未來預言。
惡世將會產生由俗眾、道門、僭聖增上慢所施加的具體迫害形態,法華經連這種事都能夠預見。而且事實上,大聖人也遭受到完全符合經文所言的迫害。
經文與大聖人的實踐相符之意義,將在下回論述。在此想探討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吻合?
其一是,因為法華經早已詳細洞察出生命之無明所引發的第六天魔王作用。
其二是,因為大聖人遵照法華經所言,以不惜身命的覺悟,於末法惡世弘揚令萬人成佛之法。
誠如本抄所言,末法正是「世衰智淺」(御書208頁)、「聖賢愈遠,迷者愈多」(御書217頁)的時代。末法的危機本質在於人們甘願被權威主義化的宗教與思想所束縛,以及自願從屬,所以會想排斥法華經這種「深奧」的宗教與思想,進而擴大生命的歪曲。
主張一切眾生皆平等尊貴,這種教說萬人成佛的法華經,這對於相互仇視,充滿不信的末法民眾而言,更是難以接受。自己因為難以理解,才會厭惡教說萬人成佛之法。
甚至會憎恨勇於弘揚深奧教義,致力救濟民眾的真實法華經行者。
這種心態就像習慣摸黑者,無法直視陽光,以及夜賊怕見光一樣。所以怨嫉者會輕視、憎恨教說萬人皆有無限潛能的法華經,以及弘通這法華經之人。這也是「謗法生命」的可怕。
勸持品的經文有說,由於俗眾增上慢的「無智」;道門增上慢的「邪智」;僭聖增上慢的「惡心」,才會想迫害法華經行者。由此經文亦可看出,無明的行動中是包含了「無智」、「邪智」以及「惡心」這三種階段。
也就是說,對佛法無智的人,很容易受到「邪智」與「惡心」者的煽動。所以那些會直接辱罵法華經行者,甚至施加暴力者,往往都是在家人。
其次是化無明為「邪智」的敵對者。這種人看似為了求道而出家,其實是為了將自己所能理解的教義絕對化,才會產生自以為是的邪智。
尤其是遇到教說萬人皆能成佛的法華經,則會認為此經將有損自己所信仰的佛之絕對性,而無法容忍,因此想以各種方式貶低法華經的意義。這種出家人會對正確弘揚萬人成佛之法的法華經行者,生起強烈的憎恨心。
最後是化無明為「惡心」行動的敵對者。這種惡心相近於「權力的魔性」。屬於一種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宗教權威的「大慢心」。
經文有說,僭聖增上慢會透過炫耀自己的權威來「輕蔑人」。這種心態與主張尊敬萬人的法華經,正是背道而馳。也才會強烈憎恨法華經行者,無中生有,造謠中傷。
惡心終將變成濫用權力,對法華經行者的大鎮壓。
惡心者正因為是無明深厚,才會化不擇手段的魔性為權力。所以說,僭聖增上慢就是迫害的元凶。
如果能深入洞察,為什麼弘揚令萬人成佛之法的法華經行者,會毫不退卻地與歪曲佛法根本精神的魔性勢力對抗,自然能料到,俗眾、道門以及僭聖增上慢,一定會以的具體形態來顯現其對正法的無明。

(待續)

注1.【龍口法難與佐渡流罪】:文永8年(1271年)9月12日,幕府權力不當拘捕日蓮大聖人,趁深夜帶至龍口,欲暗地處刑。雖然處刑未果,但約一個月後,隨被流放至未見生還者的佐渡。

注2.【元品無明】:生命中的根源性無知。無法相信闡明究極真實之妙法的愚蠢性。

注3.【惡鬼入其身】:「惡鬼附入其人之身」。出自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之文(法華經446頁)。教說惡鬼將附入各種人身,以達到迫害護持正法者的目的。

注4.【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能覺知且體會最具根源性的永遠妙法,並能自在享用此未w的本源之佛。

注5.【本地】:生命本源的得悟境地。相形之下,由此本源境地一時顯現出為了救濟人們的姿態,稱為垂?。

注6.【「二十行之偈」】: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在立誓要於釋尊滅後弘通的菩薩所歌頌的詩句當中,敘述將於惡世出現敵對者的部分。由於鳩摩羅什所譯的「妙法蓮華經」將此部分譯為二十行而得名。妙?大師則對這個部分加以注釋,將敵對者分為三種增上慢,被稱為三類強敵。

注7.【發?顯本】:開啟一時的姿態,顯現本來的境地。

注8.【擁有六神通的阿羅漢】:聲聞最上之位,稱為阿羅漢。意指,身為阿羅漢,又具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六種神通力的聖者。

注9.法然所說的專修念佛,由於只倡導稱名念佛的實踐,主張不需要受持一切戒律,使得反倫理、反社會的行為橫行。

注10.【聖一】:即指圓爾辯圓。1202年~1280年。禪宗的僧侶。於園城寺等地遊學後,渡宋,仁治2年(1241年)返日。宣傳臨濟宗的教義,獲得朝廷實力者九條道家的歸依後,成為東福寺的開山祖。死後,於應長元年(1311年),花園天皇在位時,獲頒聖一國師稱號。

注11.【良觀】:即指良觀房忍。1217年~1303年。真言律宗(西大寺流律宗)僧侶。於文永4年(1267年)入鎌倉極樂寺,故亦被稱為極樂寺良觀。是與大聖人敵對,攀權附貴,暗中圖謀迫害大聖人及其門下的黑手。

注12.【念阿】:即指然阿(念阿)良忠。與道阿道教同為鎌倉念佛勢力的中心人物。

*     *     *